首页 > 图书中心 > 教学用书 > 本科研究生 > 金融

普惠金融-徐晓萍

普惠金融

丛书名:匡时.金融学系列
著(译)者:徐晓萍
资源下载:
责任编辑:朱静怡
字       数:390千字
开       本:16 开
印       张:20
出版版次:1
出版年份:2022-07-02
书       号:978-7-5642-3986-2/F.3986
纸书定价:59.00元   教师会员可用500积分申请样书

普惠金融是一个相对比较新的领域,本教材依托长期关注弱势群体金融服务的上海财经大学小企业融资研究中心平台,编写者均为该中心研究员。教材共11章,一到四章主要概述普惠金融的发展,基本框架,理论基础和指标体系;五到九章主要梳理中国大中小银行开展普惠金融的实践情况,其中第七章聚焦普惠金融的重点,农村金融,第八章讨论数字普惠,第九章是普惠金融的国际经验;最后两章分别讨论普惠金融的政策设计以及监管。本教材的特色是运用大量从实际调研访谈中获得的案例穿插在相关章节。

  • 普惠金融是一个相对比较新的领域,本教材依托长期关注弱势群体金融服务的上海财经大学小企业融资研究中心平台,编写者均为该中心研究员。

    教材共11章,一到四章主要概述普惠金融的发展,基本框架,理论基础和指标体系;五到九章主要梳理中国大中小银行开展普惠金融的实践情况,其中第七章聚焦普惠金融的重点,农村金融,第八章讨论数字普惠,第九章是普惠金融的国际经验;最后两章分别讨论普惠金融的政策设计以及监管。

    本教材的特色是运用大量从实际调研访谈中获得的案例穿插在相关章节。


  • 第一章 普惠金融概述 /1。
    第一节 概念与历史沿革 /1。
    一、从小额信贷到微型金融 /2。
    二、从微型金融到普惠金融 /3。
    三、小额信贷、微型金融和普惠金融的关系 /3。
    第二节 定义、内涵与必要性 /4。
    一、普惠金融的定义及其演变 /4。
    二、普惠金融的内涵 /6。
    三、发展普惠金融的必要性 /7。
    第三节 关键要素 /9。
    一、可获得性 /9。
    二、合适性与多样性 /11。
    三、安全性 /12。
    四、可持续性 /13。
    第四节 发展历程与现状 /14。
    一、发展历程 /14。
    二、发展现状 /17。
    本章小结 /20。
    思考题 /21。
    参考文献 /21。
    第二章 普惠金融的基本框架 /22。
    第一节 服务宗旨与原则 /22。
    一、普惠金融宗旨 /22。
    二、基本原则 /24。
    第二节 参与主体 /28。
    一、服务供给方 /28。
    二、服务需求方 /30。
    三、政府 /31。
    第三节 普惠金融体系 /31。
    一、客户层面 /32。
    二、微观层面 /33。
    三、中观层面 /34。
    四、宏观层面 /39。
    第四节 核心问题 /39。
    一、风险问题 /40。
    二、定价原则 /40。
    三、可持续发展问题 /40。
    四、能力建设问题 /42。
    本章小结 /43。
    思考题 /43。
    参考文献 /44。
    附录 世界银行扶贫协商小组提出的微型金融的基本原则 /45。
    第三章 普惠金融理论 /47。
    第一节 普惠金融理论关注的主要问题 /47。
    一、难点在哪 /47。
    二、为谁服务 /48。
    三、谁来服务 /49。
    四、谁来出资 /49。
    第二节 信息不对称理论 /49。
    一、信息不对称无处不在 /49。
    二、信息不对称与逆向选择、道德风险 /51。
    三、信息不对称与信贷配给、融资约束 /52。
    第三节 关系型贷款 /53。
    一、信息的分类 /53。
    二、贷款的分类 /54。
    三、主要结论 /54。
    第四节 金融排斥 /55。
    一、金融排斥的定义 /55。
    二、金融排斥的类型 /55。
    三、金融排斥的对象 /56。
    第五节 社会网络理论 /56。
    一、社会网络的特征 /56。
    二、社会网络理论的应用 /57。
    第六节 其他理论 /59。
    一、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59。
    二、微型金融机构使命漂移理论 /60。
    三、特殊代理人理论 /63。
    四、社区阶梯理论 /64。
    五、合作干预理论 /65。
    六、公共物品理论 /65。
    七、公共责任理论 /66。
    本章小结 /66。
    思考题 /66。
    参考文献 /67。
    第四章 普惠金融的测度 /70。
    第一节 构建普惠金融指标体系的必要性及原则 /70。
    一、构建普惠金融指标体系的必要性 /70。
    二、构建普惠金融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70。
    第二节 普惠金融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 /71。
    一、层次分析法 /71。
    二、变异系数法 /75。
    三、主成分分析法 /78。
    四、熵值法 /80。
    第三节 国内外主要普惠金融指标体系 /84。
    一、国外机构的普惠金融指标体系 /84。
    二、国内机构主要的普惠金融指标体系 /89。
    三、中国人民银行的普惠金融指标体系 /92。
    四、普惠金融指标体系的发展方向 /94。
    本章小结 /95。
    思考题 /95。
    参考文献 /95。
    附录 G20普惠金融指标体系 /96。
    第五章 大型商业银行的普惠金融 /99。
    第一节 优劣势分析 /99。
    一、优势 /99。
    二、劣势 /101。
    三、存在的问题 /101。
    第二节 组织保障 /102。
    一、普惠金融事业部的总体特点 /103。
    二、普惠金融事业部的组织架构 /104。
    第三节 内部机制建设 /107。
    一、中国工商银行 /107。
    二、中国农业银行 /109。
    三、中国银行 /110。
    四、中国建设银行 /110。
    五、交通银行 /112。
    第四节 普惠金融模式 /113。
    一、中国工商银行 /114。
    二、中国农业银行 /116。
    三、中国银行 /118。
    四、中国建设银行 /121。
    五、交通银行 /125。
    本章小结 /129。
    思考题 /129。
    参考文献 /129。
    第六章 中小商业银行的普惠金融实践 /130。
    第一节 发展现状 /130。
    一、中小银行的普惠金融发展动因 /130。
    二、中小银行的普惠金融实践现状 /131。
    第二节 主要特点 /133。
    一、信贷技术———软信息与关系型借贷 /133。
    二、地缘特征 /139。
    三、组织架构 /140。
    四、信贷文化 /141。
    第三节 主要模式 /144。
    一、IPC模式 /144。
    二、台州模式 /147。
    三、社区模式 /151。
    四、信贷工厂模式 /154。
    第四节 典型案例 /157。
    一、兴业银行 /157。
    二、亿联银行 /158。
    三、泰隆银行 /160。
    本章小结 /167。
    思考题 /168。
    参考文献 /168。
    第七章 农村普惠金融 /170。
    第一节 概述 /170。
    一、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的意义 /170。
    二、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现状 /171。
    三、农村普惠金融的主要特点 /175。
    第二节 需求分析 /177。
    一、需求主体 /177。
    二、家庭农场的金融需求 /179。
    三、需求特点 /179。
    第三节 供给分析 /181。
    一、供给主体 /181。
    二、市场结构 /183。
    三、供给特点 /187。
    第四节 各地区与机构的探索 /188。
    一、进一步做好农村基础金融服务 /188。
    二、加快创新“三农”特色产品和服务模式 /189。
    三、扎实推进服务“三农”长效机制建设 /190。
    四、先授信再征信,解决农民信用缺失问题 /190。
    第五节 农村金融基础设施的完善 /196。
    一、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推动信用贷款发展 /197。
    二、推进农村支付体系建设,优化支付环境 /198。
    三、健全农村金融法规体系,完善农村金融改革试点相关法规 /199。
    四、提升农村居民金融素养,加强农村地区金融消费者保护 /199。
    五、提速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 /200。
    六、健全农村金融监管体系,提升监管能力 /201。
    七、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共享,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直报系统 /201。
    本章小结 /202。
    思考题 /203。
    参考文献 /203。
    第八章 数字普惠金融实践 /204。
    第一节 数字普惠金融概述 /204。
    一、数字普惠金融的定义 /204。
    二、数字普惠金融的必然性 /205。
    三、数字普惠金融的特征 /207。
    四、数字普惠金融的风险 /208。
    五、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 /209。
    第二节 数字技术的作用机制与特点 /211。
    一、通信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作用机制与特点 /211。
    二、生物识别技术的作用机制与特点 /214。
    三、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作用机制与特点 /215。
    四、区块链技术的作用机制与特点 /217。
    第三节 实践 /219。
    一、传统普惠金融机构的数字化 /219。
    二、金融科技公司的普惠金融 /223。
    本章小结 /238。
    思考题 /238。
    参考文献 /239。
    附录1 数字技术概述 /240。
    附录2 我国对P2P网络借贷的监管 /245。
    第九章 国际经验与启示 /246。
    第一节 普惠金融国际发展概况 /246。
    一、全球概览 /246。
    二、普惠金融国际组织 /252。
    第二节 普惠金融的国别实践 /258。
    一、发展中国家的普惠金融实践 /258。
    二、发达国家的普惠金融实践 /264。
    第三节 国际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271。
    一、有效利用社会资本 /271。
    二、发展负责任的数字普惠,警惕“算法风险” /271。
    三、政府弥补农村金融市场空白 /272。
    四、加强行业自律 /272。
    五、准确的市场定位,与大银行错位发展 /273。
    本章小结 /273。
    思考题 /274。
    参考文献 /274。
    第十章 普惠金融激励政策 /276。
    第一节 政策的必要性及作用机理 /276。
    一、普惠金融发展中政策的必要性 /276。
    二、财政政策在普惠金融发展中的作用机理 /277。
    三、货币政策在普惠金融发展中的作用机理 /278。
    第二节 中国普惠金融政策 /278。
    一、中国财政激励政策 /278。
    二、中国货币激励政策 /283。
    第三节 普惠金融政策激励效果 /287。
    一、政策激励效果 /287。
    二、国外发展普惠金融的做法和经验启示 /291。
    本章小结 /294。
    思考题 /294。
    参考文献 /294。
    第十一章 普惠金融监管 /295。
    第一节 目标和原则 /295。
    一、监管目标 /295。
    二、监管原则 /295。
    第二节 普惠金融监管的基本内容 /296。
    一、监管框架 /296。
    二、风险监管 /297。
    三、分类监管 /297。
    四、行为监管 /298。
    第三节 普惠金融监管政策 /299。
    一、调整考核政策,完善差异化监管 /299。
    二、加强普惠金融模式创新监管 /301。
    第四节 数字普惠金融监管 /302。
    一、数字普惠金融支持体系监管 /302。
    二、数字普惠金融资产监管 /304。
    本章小结 /305。
    思考题 /305。
    参考文献 /305。

版权所有(C)2023 2024澳门2024免费原料网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43664号-2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68号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盗版举报 | 人才招聘